在工業量測領域中,分厘卡(Micrometer,台語又稱「賣哭囉」) 是極具代表性的精密工具。
雖然大多數人更熟悉 游標卡尺,但若要進行更高精度的尺寸檢測,分厘卡才是真正不可或缺的量測利器。
本文將帶你深入認識分厘卡的 結構原理、數值判讀方法與應用技巧,並搭配實際教學影片,讓你快速入門,輕鬆掌握這項專業技能。
為什麼要學分厘卡?
高精度需求:分厘卡精度可達 0.01mm,比游標卡尺更適合用於微小尺寸檢測。
工業應用廣泛:常用於 機械加工、模具製造、金屬檢測 等場合。
結構設計巧妙:透過 精密螺紋 驅動,實現細微位移量的精準讀取。
👉 如果你曾經對「分厘卡怎麼看?」、「如何快速學會讀取數值?」感到困惑,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!
分厘卡結構解析
分厘卡的核心在於 螺紋結構。
當使用者旋轉鼓輪時,透過螺紋精密加工設計,能將旋轉運動轉化為微小直線位移,進而量測尺寸。
主要結構包含:
測砧(Anvil):固定端,作為基準面。
測微螺桿(Spindle):移動端,與測砧接觸工件。
鼓輪(Thimble):用於細部旋轉讀取。
主尺(Sleeve Scale):固定刻度,用於整數與半刻度判讀。
微分刻度(Thimble Scale):搭配主尺讀取小數精度。
這種設計能讓學習不再只是「死記」,而是透過結構理解來掌握核心。
分厘卡數值判讀方法
觀察主尺刻度 → 讀取整數與0.5mm單位。
觀察鼓輪刻度 → 讀取小數,通常以0.01mm為一格。
結合讀數 → 將兩者相加,即為實際尺寸。
範例:
主尺讀數 = 12.5 mm
鼓輪刻度對應 = 0.23 mm
實際尺寸 = 12.73 mm
分厘卡 VS 游標卡尺
精度:分厘卡 (0.01mm) > 游標卡尺 (0.02mm)。
操作性:游標卡尺更靈活,但分厘卡在小尺寸檢測上更穩定。
適用範圍:分厘卡適合量測厚度、直徑、深度等精密元件。
👉 建議學會兩種工具,依需求搭配使用,效果更好!
分厘卡看似複雜,但透過結構解析與步驟化判讀,你會發現它其實非常直覺。
從入門到精密應用,只要持續練習,就能真正體會到「工業量測的精準之美」。
📌 學習工具只是開始,關鍵是用它解決現場問題。